因气候变化 野生池塘养殖周期延长

远离缺水与高温困扰

― 请介绍一下每年的生产情况。
高桥:我们大约会饲养5万只黑仔。到了秋天能收获约1500条,之后会在店铺里继续饲养并逐步筛选。今年淘汰得不多,现在还剩下300只左右。
― 这是因为留下了优质的锦鲤吧。
高桥:是的。往年通常只能留下150条左右,但今年淘汰得不多,剩下约有300条。而且其中有不少是品质相当出色的,接下来我们会把这些鱼放入养鱼池继续培育。

野池的无人机航拍照片(摄影:鵜木健)

公鲤池

― 产卵大概是在什么时候呢?
高桥:大概在6月的第二周左右。然后池扬的时间是在9月中旬。
― 那时候大概有多少厘米?
高桥:去年选出来的时候大概15厘米左右,甚至不到。那些能长到7~8厘米的优质个体,我都会按能参加全日本大会12部的标准来培育。在野池筛选或打捞时,总觉得今年有点悬,但到了11月、12月左右,往往会意外发现它们竟然会变得,这也是乐趣所在。我通常会特意留下通体漆黑的个体,就是那些几乎看不清花纹的。这种鱼带到店里后,墨色往往会逐渐褪显,最后变得很出色,这种情况还挺常见的。

70cm以上大型鲤池
两岁母鱼池

― 到春天能长到多大呢?
高桥:今年这批个头比较大,大概能长到30厘米左右。因为养殖密度比较高,一池养了4吨鱼,所以没法长得太大。汤浅先生10月底拿走的当岁,在他的温室池里已经长到40-45厘米了。他养得数量少,投喂量也特别大。这次北海道的品评会上,我们送了7条当岁参赛,分35部和40部两个组别,其实还有比这更大的鱼没参展呢。
― 既然亲鲤是大日系统,那本身就具备能长很大的基因要素呢。
高桥:是的。最大的那条已经有97厘米了。
― 每次只能生产一腹吗?
高桥:常有客人建议我培育红白,但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。虽然理想是未来也能生产像御三家之类的,但秋季鱼苗入池后养殖空间就很紧张了。现在只有4吨和2吨两个当岁池可用。
― 您这里经营模式比以前有了很大变化,更像生产商了呢。
高桥:想引进好锦鲤成本实在太高。虽然自己培育也要不少投入,但总归还是怀揣着梦想的。

第52届全日本总合锦鲤品评会 12部雅奖
第46届北海道锦鲤品评会 全体总合冠军

― 生产和培育过程有趣吗?
高桥:非常有趣。客人们从黑仔选别阶段就参与进来,这过程都觉得很开心。
― 您这里是用店里的鱼槽进行产卵吗?
高桥:是的。产卵后第三天进行黑仔筛选,当天就把选好的鱼苗转移到专用池。以前是用虹吸管吸走黑仔,现在改为吸走黄色鱼苗保留黑仔。虽然黑仔只占三成本应吸走更省事,但之前总会有漏网的黄色鱼苗混入,最后变成杂鱼。现在鱼池里只有昭和三色,再没出现过杂鱼了。

第45届北海道锦鲤品评会
幼鱼部总合冠军
第44届北海道锦鲤品评会
幼鱼部总合冠军
第43届北海道锦鲤品评会
若鲤部总合冠军

第48届北海道锦鲤品评会
若鲤部总合冠军
第46届北海道锦鲤品评会
若鲤部全体总合冠军
第45届北海道锦鲤品评会
45部总合冠军

― 池扬时也会请客人帮忙?
高桥:当然。没有他们我一个人根本完成不了,真的帮了大忙。
― 听说野池环境特别好?水温能保持在25℃左右?
高桥:盛夏最高也就24-25℃。
― 比起本州以南地区,这里夏季气候稳定,山泉水源充沛从不干涸。对于受酷暑暴雨困扰的内地产商来说应该很羡慕吧。
高桥:早年大家都觉得在北海道搞野外鱼池不现实的,但现在看来反而越来越合适。相比十年前,现在野外养殖期延长了一个月,投放时间提前了,池扬时间也推迟了。
― 当岁在9月中下旬池扬,两岁以上10月第二周池扬,和新泻那边差不多吧?
高桥:问题在于每年只能培育一腹鱼卵,失败的话就彻底没戏了,这点确实存在风险。
― 如果产卵或孵化不理想,会追加培育第二腹吗?
高桥:前年6月那次失败后本来都放弃了,结果8月又培育了第二腹。虽然数量不多但总算有收获,还算幸运。
(未完待续,敬请期待第二部分。)